 |    我保护区前身为铜陵白鱀豚养护场。1985年,原国家环保局为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鱀豚决定建立铜陵白鱀豚养护场。安徽省铜陵白鱀豚养护场工程于1987年底正式动工兴建,1992年通过预验收,1993年1月通过了专家评审,1993年5月各单项工程全部建成,1994年11月通过国家正式验收,工程总投资941.48万元。
   随着长江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白鱀豚的数量越来越少,实现白鱀豚迁地保护的可能性非常渺茫,同时长江中的其它珍稀动物濒危程度不断增加,急需加强保护。2000年12月2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铜陵淡水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2月,国务院以国办发[2006]9号文正式批准铜陵淡水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3年6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以环函(2003)182号文批准在安徽省铜陵白鱀豚养护场基础上建立国家环境保护长江重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简称保护中心)。2004年4月,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以皖编办[2004]57号文下达了同意将安徽省铜陵白鱀豚养护场更名为国家(铜陵)环境保护长江重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的批复,要求其他机构编制事项仍维持现状。
   2008年7月,铜编[2008]7号文批准成立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现与保护中心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又称白鳍豚养护场,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条件对白鳍豚、江豚等进行易地养护的场所。其主要任务是保护长江中下游(三江口至荻港江段)现存的国家一、二级水生珍稀动物。它位于铜陵市大通镇和悦洲与铁板洲之间的夹江上。夹江长 1600米,宽220米,洲上杨柳依依,云淡风高;江上水鸟逐波戏浪,江岸树影婆娑起舞,水色秀丽,风景宜人,是养殖淡水豚的理想水域。 1986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安徽省铜陵白鳍豚养护场”,1987年12月28日工程正式开工,1994年工程完工,并通过了国家环保局的验收。其间,已累计投资1500万元,建有进出口闸坝、提水泵船、暂养池、治疗池、实验楼、饲料基地、豚体保健系统等一批白鳍豚养护及科研设施,并同步建造了种类较多 的水族馆和标本馆。其中水族馆中养育的江豚、日本锦鲤、娃娃鱼、扬子鳄、中华鲟、河鲤、胭脂鱼及长江鱼类等,有很高的观赏和普及环保知识等价值,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旅游、观光、休闲的好去处,也为青少年提供了学习生物及环保等方面知识的好课堂。此外,该保护区在科研上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好成绩,已成功培育出了新一代“江豚”。
|
景区名片 | | 详细地址 |  | 铜陵县大通镇 | 邮政编码 |  | | 景区门票 |  | | 开放时间 |  | | 联系电话 |  | | 电子邮件 |  | | 联系QQ |  | | 小贴士 |  | | 访量(PV) |  | 1693 . 今天 1 |
如果您有问题或其他好推荐,也可以到 [铜陵论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