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隆古书院位于信宜市的镇隆镇,那里有岭南地区罕见的古建筑群,集中了一批颇有特色的保存完好的古书院。
镇隆建城于公元621年,从那时起到1952年,它一直是信宜县城的所在地,在唐贞观到宋熙宁的430多年中,它还作过窦州州府。虽然它的辉煌时期己经过去,现在的它只是一条村——信宜镇隆镇八坊村。不过,它却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吸引中外旅客的好去处。
文明门建于清朝嘉庆十八年即1813年,取“青云路上构杰阁,献奇纳秀开文明”之意,故名文明门。后形成世俗,凡官宦履职调任和民间婚嫁喜庆都经此门出人,而丧葬之类事情则要回避此门。文明门最初为庙宇式建筑。民国年间,城门上还设有土炮,于每天正午鸣响报时。现在所见的文明门,重修于1947年。建筑式样为仿宫殿式,红墙碧瓦。
学宫,也称孔庙,顾名思义,无论如何称呼都明白这是做学问的地方。学宫建于明嘉靖十四年即1535年,现仍保留大成殿、大成门、棂星门。棂星门外的墙上,尚存一碑,碑上依稀可辨有“官员在此下马”的字样,这是为了表示对孔子的尊重。这学宫也叫“大洪国府”,里面有一段血雨腥风的故事。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三水人陈金缸率领的起义军占领了信宜县城,也即是当今的镇隆。陈金缸自封为大洪国南兴王,定都信宜,把这学宫改为王宫。后来陈金缸手下的元帅郑金决定降清,便在元帅府设下鸿门宴,席上劝陈金缸接受清朝的招安。陈不肯,破口大骂郑。于是,郑下令部将把陈劈死在这王宫里。这段故事就写在学宫的墙上。郑金后来当了清朝水师提督,60岁时得到慈禧太后赐的一个“寿”字和翡翠雕白菜,极尽富贵。
李廷枢公伺,是为纪念信宜知县李廷枢所建。李廷枢于康熙四十一年即1702年就任信宜知县,他为官清廉,死后身上仅有几块银元。这在那个“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盛行贪官污吏的年代,他的廉洁奉公真是难能可贵,信宜的老百姓非常感念他,不仅自发筹资将他的尸体运回江苏无锡老家,还于次年捐资修建了这座李廷枢公词。这公祠还叫做“三斗米公祠”,说的是一天上午,一位老农民挑了三斗米去坪上卖,路上忽闻知县李廷枢病殁,他将米担丢在路边,赶到镇隆给李大清官奔丧去了,黄昏才回来,一看那三斗米竟还在,可见当时的社会真是路不拾遗。现在,公祠因年久失修,己显破烂,但李知县的清正廉洁形象永为后人敬仰。
1300多年作为一县首府...[展开阅读] |
景区名片 | | 详细地址 |  | 信宜市的镇隆镇 | 邮政编码 |  | | 景区门票 |  | | 开放时间 |  | | 联系电话 |  | | 电子邮件 |  | | 联系QQ |  | | 小贴士 |  | | 访量(PV) |  | 1684 . 今天 1 |
景区地图指示 |  镇隆古书院 镇隆古书院
茂名 |
如果您有问题或其他好推荐,也可以到 [茂名论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