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忠州白公祠,位于忠州镇城西, 始建于明崇祯三年,清道光十年加以扩建,是为纪念忠州刺史,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而建的祠堂(公元818年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是与洛阳香山“唐少传白公墓祠”齐名的两座白居易祠之一。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 ,唐代大诗人,官至翰林学士,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有开明的政治态度,在他的诗文中尖锐地揭露和抨击官僚的荒淫、腐败,因而遭到打击和排斥,公元818年,被贬任忠州刺史,在忠州为官时,忠国事,劳民事,劝农生产、鼓励农桑,身先躬行、省事宽刑、怜老爱子,开山修路,植树种花,与民同苦乐,在任期间,写下了百多首诗、词,其中不少是思想性,艺术性很强的诗篇,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的佳作。诗人白居易到忠州当晚就留诗一首:“好在天涯李使君,江头相见日黄昏。吏人生梗都如鹿,市井疏芜只抵村。一只兰船当驿路,百层石磴上州门。更无平地堪行处,虚受朱轮五马恩。”临别忠州又留诗:“二年留滞在江城,草树禽鱼尽有情。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从这诗里反映出他对忠州的热爱和对忠州人的情谊。忠州人民崇敬他,把他同刘晏、陆贽、李吉甫并称为四贤,在宋代修建了四贤阁以纪念。
明崇祯三年,忠州知州马易从敬重白居易,深知白居易在忠州为官时深受民众爱戴,遂倡议建祠祭祀,州人无不乐从,遂令吴别驾于已巳之夏,“诛茅辟,日督匠作从事,秋尽成堂三楹及醉吟阁两掖楼”,继而扩大建筑。马易从在倡建白公祠时曾期望“后之君子,从而恢拓之,与巴山蜀水共长也”。 清道光十年,继而扩建白公祠。
现在的白公祠,分为两级台地,临江依山而建,气势恢弘,门前一坡两丈有余的大石梯,左是参天大树,右为高耸的栈楼,登梯毕乃白公祠大门,大门为三楼四柱三间牌楼,匾额横书白公祠,门联“遗泽被山川万民长忆贤刺史,宏篇映日月百世同仰大诗人”,道出了万民心声,左右一对雄狮,为大门平添了几分威严。进入大门,便见一半圆形莲池,满池绿水,生机盎然,与园中花草相映成趣,当年白居易游此写下《龙昌寺荷池》:“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小小莲池,给白公祠平添几分景致。
进入白公祠西尽头,是一片珍稀木莲树林。木莲树生长山谷间,巴民亦呼为黄心树。大者高五丈,涉冬不...[展开阅读] |
景区名片 | | 详细地址 |  | 重庆市忠县忠州镇城西 | 邮政编码 |  | | 景区门票 |  | | 开放时间 |  | | 联系电话 |  | | 电子邮件 |  | | 联系QQ |  | | 小贴士 |  | | 访量(PV) |  | 1823 . 今天 1 |
景区地图指示 |  忠州白公祠 忠州白公祠
重庆 |
如果您有问题或其他好推荐,也可以到 [重庆论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