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德宏明代关隘遗址,自明代嘉靖三十九年(1560)始,缅甸东吁王朝为扩张领地,多次派兵侵略云南德宏地区。万历二十一年(1593),东吁发兵30万,战象百头,攻灭蛮莫(今缅甸八莫)后,又进犯云南德宏芒市、陇川等地。当时镇守永昌府的云南巡抚陈用宾遣部将抵御,被东吁兵诱至险要处伏击,明军战败。为防止东吁兵再犯,陈用宾于今云南德宏盈江、陇川、瑞丽3县边境要道设置了8处关卡驻兵戍守。
德宏明代关隘八关分为上四关和下四关。上四关为神户关、万仞关、巨石关、铜壁关;下四关为云南德宏铁壁关、虎踞关、汉龙关、天马关。万历二十三年(1595),设蛮哈、陇把两守备统领八关。蛮哈守备领上四关,陇把守备统下四关。德宏明代关隘八关均依险而立,易守难攻。各关筑有城垣、楼台、兵营。德宏明代关隘城垣正中开一门洞,门洞上方嵌有“天朝口口关”石刻匾额。明代关隘城垣均为长29厘米、宽18厘米、厚8厘米的青砖镶砌,周长70-150米,高7-10米不等,楼高均在15米以上。据《腾越厅志》中对其中几关的记载:“铜壁关城垣,台周二十丈,高二十二丈,德宏明代关隘楼高五丈四尺,公署二所”。“万仞关,台周三十丈,高二丈八尺,楼高七丈三尺。”“神户关,台周三十丈,高三丈,明代关隘楼高五丈四尺,公署一所”。八关建成后,有效地抵御了外敌人侵。清初因无暇管理,云南德宏明代关隘八关渐渐防守松弛,到乾隆初年丧失了汉龙关。乾隆三十五年(1770)正月,乾隆帝下谕批准经略大学士傅恒关于整顿七关的奏折,决定“每关每处设抚夷正副二人,给予委职衔顶戴,并予兵马钱粮,按季支。”但至乾隆末年又丧失了天马关,清光绪年间,朝政腐败,中缅划界时又将虎距、铁壁两关划为缅境,我国现仅存今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境内的上四关。清高宗继续整顿各关之后,德宏明代关隘又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下谕在铜壁、铁壁等关以内,德宏明代关隘择沿途扼要之处设立比关小的防所,定名为隘。先置8隘,分别为古永隘、滇滩隘、明光隘、大塘隘、止那隘、霸竹隘、杉木笼隘、石波坡隘,分别分布在今腾冲、德宏梁河、德宏盈江、陇川县境内。后增置茨竹隘,为时不长。九隘无永久性建筑,立木为栅,定员守卫。
德宏明代关隘八关、九隘的设立,为抵御外敌、巩固边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到了清朝末年,由于朝廷的腐败,边防疏于管理、兵丁逃亡,关隘渐废,云南德宏明代关隘城垣楼台倒塌,现仅存断垣残壁,碎砖瓦砾。巨石、万仞两关经发掘发现破碎石匾各一方,上刻“天朝巨石关”、“天朝万仞关”字样。德宏明代关隘铜壁关残碑仅存“天朝”两字。1987年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人民政府于上四关原址各立一块遗址石碑,并上报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上四关遗址已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成为云南德宏盈江县旅游观光的人文景观。
|
景区名片 | | 详细地址 |  | 德宏 | 邮政编码 |  | | 景区门票 |  | | 开放时间 |  | | 联系电话 |  | | 电子邮件 |  | | 联系QQ |  | | 小贴士 |  | | 访量(PV) |  | 2203 . 今天 6 |
如果您有问题或其他好推荐,也可以到 [德宏论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