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城城区乘车沿盐三公路到15公里处的伍山林场(白龙寺旧址),可见到一口千年古井,名曰白龙井。此井深不见底,清澈照人,掬一捧含在口中,甘洌甜津,连绵悠长,让人浮想联翩。
白龙井何年何月,何人开掘,现已无从考证。据传,唐代高僧善信法师,长年云游四方,以涉五湖为快,渡四海为乐。当他足踏大洪山主峰时,见山腰有一条白龙盘飞,顿时,天昏地暗,乌云滚滚,田禾为之所摧,茅舍为之所毁。这善信和尚素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见此情景,普渡众生之心油然而生,于是手捧佛珠道声“阿弥陀佛”,随即喝道:“看贪僧拿你!”白龙闻声飞驰,善信紧追不舍;直到伍家山麓,白龙如入迷津,绕山不前。善信立即拌开袈裟,向白龙抛去。袈裟覆盖白龙,龙入地,化作一口井,故曰白龙井。明朝当地名士郭宣作白龙井诗一首,诗曰:
招提山雨路蹊斜,
故事寻僧问伍家;
唐有虎溪飞锡杖,
至今龙井说袈裟。
有文字记载,白龙井深不知几许,清澈见底,常年不涸。饮之,清脾明眸,益寿延年;濯之,肌肤洁白,发丝飘逸。当地村姑常盛此井水洗发,发光可镜,黑如墨黛,增媚增娇;农夫用此井水浇地,地则棉麦两旺;用它灌树,树就叶茂果丰;骚人墨客,用它磨墨写字,字如铁画银勾,龙飞凤舞。
这白龙井还有一个奇妙的景观,每当井口升起缕缕轻烟,或井水外溢时,雷雨便接踵而至。当地农户经年以此观测晴雨,以安耕作,事桑麻,累试累验。正因为如此,清朝,白龙井旁筑起一座晴雨台,用以观察天象,预测阴雨天晴。
随着星移斗转,时至千年后的今天,伍家山上的白龙寺仅留有遗址可辩,白龙井旁的晴雨台早已无踪无影,而白龙井依然立于山间,令人神往。
|
景区名片 | | 详细地址 |  | 应城 | 邮政编码 |  | | 景区门票 |  | | 开放时间 |  | | 联系电话 |  | | 电子邮件 |  | | 联系QQ |  | | 小贴士 |  | | 访量(PV) |  | 1139 . 今天 1 |
景区地图指示 |  白龙井 白龙井
孝感 |
如果您有问题或其他好推荐,也可以到 [孝感论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