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良溪村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北面,是一个开基久远、历史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而且至今保护较为完好的古村落。据专家学者们考证,在南宋绍兴元年,由于南雄珠玑巷人满难以为生,由一名叫罗贵的人带领三十六姓共九十九户人家携妻带子迁徙至此。这一批移民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先进耕作技术和文化,为珠江三角洲的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子孙繁衍,构成珠江三角洲居民,据估计,其后代总数有二千多万人。如果加上移居港澳台以及海外的后裔,总数大约有四千多万人。
   在二00六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馆馆和珠江文化研究会的专家组已对良溪村进行实地考察。现根据良溪村的罗氏大宗祠、罗贵墓地等古迹和史料,黄伟宗会长提出良溪村是“后珠玑巷”说法。 有关龙脉的传说
   由棠下镇通往良溪古村,一条柏油路被绿树环绕。尽管这里离市区不远,但静谧气氛已显身在世外之感。说起良溪村,当地的摩的师傅都能说两句:“就是800多年前,罗祖建立的地方!”罗祖就是罗贵。约在880年前,罗贵带着自己的族人来到了这里繁衍生息,由此形成了目前占地大约6.5平方公里的古村。时至今日,罗祖的后代约有200万人,分布在世界各地。
   实际上,有关良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罗祖之前。罗祖来良溪之前,谢氏就已在此耕种了近200年。
   而这个千年古村,也被认为是一块风水宝地。传说一梁姓风水大师追溯龙脉到良溪后,驻足感叹“被罗祖抢先一步”,后来他就在良溪教书育人,终老于斯。至今,村内有一座叫隐龙山的山上仍有一座小祠堂,祭祀这位“神人”。
   龙脉传说已无法考证,但站在隐龙山上依然可以感受到这个古村的特别之处:古村就像一张拉满弦的弓箭,直指西南方向。村里人据此说,这是当时根据风水的布局特意为之,意在追求高远。
   古村“五脏俱全”
   与江南西塘、周庄不同,良溪古村多了一分紧张,而这分紧张可能源自当初外乡人初来乍到的不安全感。据村里人讲,良溪一带是古时的蛮荒之地,为了防匪,村民在村子北面和南面的村口,各设置一个“碉楼”。站在碉楼顶上,可俯瞰方圆数里地。北面还有一个明代时期就修建起来的“护村墙”,用来保护村子的安全。
   村子中间,始建于康熙年间的“罗氏大祠堂”是良溪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岭南地区的每一个罗姓人士几乎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根。谢良杰说,岭南罗氏都是从良溪发迹。大祠堂除了祭祀先祖,还是大家议事商讨的地方,说是村子“政令”出台的地方。由于地方宽敞、韵味独特,现在这里已成了珠三角知名摄影师办影展的好地方。
   如果说罗氏大祠堂是“指挥中枢”,那么位于村子东头的五部堂就是“司法中心”。当时的族长们在五部堂供奉诸神,利用乡民敬重神威,对村子内居民违反乡规族约进行审议裁决和处罚。
   凡客人到良溪,当地人都会自豪地介绍一条狭长的古道。古道穿村而过,据说是当年联系村外的唯一通道,全部用长0.3米、宽0.2米的石板铺成,路面的光滑足以见证当年繁华。民国以前这条古道上的烟丝、茶叶、生油络绎不绝,最后被送至西江边“三娘庙”,发往别处。清朝末年良溪巨富罗奇生、罗光耀就从这里发迹。清民时期,良溪古村达到鼎盛,至今保留的古建筑大多来自这两个时期。  
|
景区名片 | | 详细地址 |  | 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北面 | 邮政编码 |  | | 景区门票 |  | | 开放时间 |  | | 联系电话 |  | | 电子邮件 |  | | 联系QQ |  | | 小贴士 |  | | 访量(PV) |  | 4921 . 今天 1 |
如果您有问题或其他好推荐,也可以到 [江门论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