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县博物馆成立于1981年6月18日,馆址设在西樵山白云洞云泉仙馆内。1987年7月,南海县博物馆从云泉仙馆迁往西樵山蟠龙洞。2006年8月4日,受台风“派比安”影响,西樵山出现了罕见的泥石流灾害,南海区博物馆馆址被严重损毁,随即迁往桂城南新三路5号原南海广播电视局旧址作临时办公场所。2008年11月20日,南海区博物馆迁建工程由南海区发展和改革局发文同意立项,建筑设计单位为广州市设计院和佛山市岭南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2010年1月16日新馆动工兴建,2013年12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南海区博物馆是区直属公益一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学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是展示西樵山文化、广府文化等南海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南海区博物馆占地面积3439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547.66平方米,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西樵山南门入口处东侧,北倚风光秀丽、底蕴深厚的西樵山,西与国艺影视城相对,南临数万亩桑基鱼塘,环境幽雅,自然条件优越,是南海区建设“文翰樵山”岭南文化高地的一张亮丽名片。南海区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2023年广东省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广东省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佛山市及南海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佛山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佛山市及南海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南海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党校现场教学点、中共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2023年获评五星级佛山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馆藏“清关赓麟书法轴”等10件(套)书法绘画类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入选佛山市博物馆学会“第一届佛山市文物保护项目优秀案例”。“有为学堂”主题系列活动入选佛山市博物馆学会“第一届宣传教育优秀案例”。
南海区博物馆建筑设计从西樵山地区极具代表性的石燕岩、滴水岩等古采石遗址中吸取灵感,将建筑体量纵横交错、相互层叠搭砌,形成了堆砌的石块、层叠的山石意象,隐喻了南海古老的采石文化,巧妙实现了自然与艺术、历史与现代的统一,引发人们对南海历史的追忆,并产生强烈的本土文化认同感。
全馆主体建筑有三层,第一层是大堂、设备房和临时展厅。第二层为办公区,包含业务科室和科研管理室,第三层为陈列展览区。馆内常设展厅共七个,展览有《南海记忆》《南海群英》《馆藏书画》《广府...[展开阅读] |